股票放量跌还会跌卖出法案例图解 买入卖出 2020-07-13 10:18:47 编辑:盘丝大仙 打算卖出股票的时候,我们会通过一些股价或者其他技术指标来判断是不是好的时机,而根据判断依据的不同,大家就总结了很多的股票买卖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一种放量跌还会跌卖出法,下面看看案例图解。 1.战法描述 股价在剧烈的下跌过程中,成交量逐渐放大或者急剧放大。由于跌幅迅速,各指标超卖,投资者常常有抢反弹的冲动。实际上,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主要的原因是最后的似乎,股票下跌会比较的急,所以这样的股票伤不起。下面是对特征的介绍: (1) 股价从高位下跌,或者从某一下跌中继站下跌(经常会出现均线向下的情况); (2)下跌非常急剧(下跌角度接近90度),中间几乎没有像样的反弹; (3)成交量逐渐变大(也有的急剧放大); (4)下跌幅度巨大,通常会超30%。 2.技术含义 股票的价格如果下跌的话,那么股票的成交量就会慢慢的增加,一般越跌越放量(也有的刚开始下跌就放量)。越跌越恐慌,越忍慌越会放量。这里有两种可能: 是上市公司出现实质性的突发问题,二是主力想要驱赶散户。散户是怕跌的。股票不下降的话,它也不会逃走,因为它会很放心,如果你越下跌好的话,它就会越来越慌张的,所以如果股票的价格从20元跌到10元他不怕,从10元跌到5元他就彻底害怕了。 跌得越低越放量。正因为能够放量,说明散户还在抛筹码,也说明散户手里面还有筹码,所以还要跌。只要放量,跌势就不会止住;只要是放量,股价就没有见底。真正见底就是庄家使劲往下砸,但它再也放不出量了。不管跳水也好,快跌也好,慢跌也好,滑跌也好,总之放不出量来。这时散户手中几乎没筹码,该割肉的也全割了。 3.实战解析 例题1 高台跳水不可抢反弹 散户亏损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见的一个原因是抄底失败,即见到股票跌得多了,认为超跌会有反弹,于是提前人场,结果抄底抄在半山腰。下面以拓中建设走势图( 见图6-15)为例来看看超跌可否抄底。 第一框:拓中建设连续暴跌四天,股价自由落体,想抢反弹不? 结果是否定的,原因是这次股票暴跌是放量下跌多情况,股票放量并不是市场的底部。 第二框:股价连收七支阴线,到第七天时阴线实体变小,成交量减少,此时可抢反弹不? 答案同样是否定的。原因是股票的成交量会下降,虽然如此,股票的价格还是比较的大的,所以会出现股票横盘的情况,之后还是会继续的下降。 第三框:出现第二波下跌,成交量萎缩,可以抄底不? 答案仍旧是否定的,原因是这样的股票暴跌情况最终会很难的形成V形反转的情况,后面比较好的情况就是股价止住跌势转而横盘震荡,而较差的走势是股价继续跌下去。 例题2 19连阴后横盘-一个月 对于暴跌之后不可抢反弹的技法,下面我们再看一一个例子。如图6-16所示,中煤能源在19连阴后股价并没有立即回升,而是长期横盘。这对19连阴后抢反弹的投资者是一种非常大的折磨。 中煤能源2013年6月出现19连阴,股价并没有出现V形反转,股价出现的形态是这样的,就是横盘整理,已经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刚开始跌的时候成交量很小,属于阴跌形。前12天成交量很小,阴线实体很小,如果股票连续下跌了,在十多天以后反弹的话就会不好了。 中间4天跌幅巨大,成交量放得很大。后几天阴线实体较小,股票成交量有所萎缩,但是依旧比较大。随后横盘期间5日均线一直没有拐头向上,成交量一直比较小,可能形成休眠底部。 例题3 开始跌就放量 如图6-17所示,亚太药业2012年经历一段较长时间的横盘后,于11月中旬拉出一支大阳线,五天后出现巨量长阴, 股价暴跌从巨量长阴开始,且连拉两支大阴线,这可以看作塔形顶的形成,也可以看作“横盘后急剧放量必回原形”的一 -种佐证。这里有几点值得注意: (1) 在连续八连阴后,成交量萎缩,阴线实体减小,此时可以判断抢反弹吗?凭什么? 答案是否定的,遇到了这样的情况,一点不可以去抢股票反弹,原因是这个时候,股票是单边下跌的情况,我们不能进行左侧交易。 (2)放量跌的时候,在10连阴后收出一支大阳线,此时可以抢反弹吗? 答案也是不可以。统计规律是,后市一周后必然再次股票下跌至低点。 (3)什么时候可以去抢反弹? 我们认为抢反弹要有两个标准:其一, 5日均线拐头;其二,成交量第二次萎缩后再放量。 (4)反弹之后的股票收益是不能去贪心,因为到了10%一定阻止。 4.小结与提示 (1)暴跌后期放量并不是底部抢筹所致,反而是主力不计成本甩货的结果,所以后市以下跌居多,投资者不能因为跌幅巨大而抢反弹。 (2)偶尔也有由于跌幅巨大而直达底部,但也必须等到有其他的买人信号出现(比如5日、10 日、20日均线都曾经拐头向上),才可买人做多,否则只会被套牢。 以上就是放量跌还会跌卖出法案例图解的相关内容了,卖出股票是很简单的事,但是想要卖出时机最佳却不简单,这些卖出法都是让大家的卖出时机尽可能的完美。想了解更多股票买入卖出技巧请继续关注北财网。 点击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