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线下小额贷款公司 贷款知识 2022-04-01 09:48:49 编辑:admin 金融被喻为经济的“血脉”。疫情冲击下,经济运行受阻,各地如何打通“血脉”,成为经济能否及时恢复正常运转的关键之一。“机制保障、政策跟进、服务创新、奖补落实”是成都青白江区让金融之水活起来的“组合拳”,让青白江的发展更有底气,给国际贸易大通道建设注入更多的能量。 一组组数据展示出青白江区不断壮大的金融实力:目前已汇聚各类金融机构57家,设置服务网点98个;今年以来,多家金融机构与青白江展开深入合作,增加授信额度、降低贷款利率,目前合同授信金额480亿元,意向性授信260余亿元;今年前三季度,全区金融业增加值完成22.8亿元,占GDP的5.64%,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金融活水”的注入,不仅助力提速青白江区高质量发展,更是金融机构对青白江区未来发展的看好。 在新发展格局下,青白江区着力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点,发挥自贸区先行先试的制度优势,依托铁路港对外交往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以完善、创新金融配套服务夯实城市经济基础,畅通金融双向开放合作通道,加快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吸引金融功能性平台和新型持牌金融机构落地,助力成都建设泛欧泛亚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西部金融中心。 发力普惠金融 有效打通融资“梗阻” 今年2月,一家贸易公司有笔1000万元的贷款即将到期,但因为疫情企业全面停工停产,应收账款也不能及时回流,自有资金仅够保障员工工资发放。 得知这一情况,青白江国资金融局和银行机构派人实地走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财务、信用状况,为企业接续了900万贷款,避免了这家公司资金链断裂。 “普惠金融是我们的工作重心之一,今年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加大了各方面的协调力度,来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面。”青白江国资金融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都知道普惠金融是个难啃的硬骨头,一直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然而,这类需求在青白江愈加旺盛。一方面受疫情冲击,企业流动资金收紧、融资渠道收窄,另一方面,随着城市转型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内中小微企业发展势头正劲。 春节过后,吹响复工复产的号角之际,青白江着手布局普惠金融的服务工作。 首先是创新工作机制,搭建了复工复业企业(项目)“金融需求信息平台”“金融资源服务保障平台”双平台,线上线下同时收集企业金融需求情况,分类反馈给包含银行、保险、小贷、担保等专业机构,实现“企业+银行”的供需双向对接,为企业提供“定制化”的服务方案。运行了大半年,两个平台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融资“梗阻”,截至目前已有1058家中小微企业通过金融要素保障平台获取贷款支持。 “企业信息不对称——银行要求资产抵押——若抵押不足则要求担保”,青白江国资金融局抓住了推进普惠金融工作的另一个关键,担保公司。 为加强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能力,更好为区内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青白江区第一时间对2家国有两家融资担保公司进行了增资,实现实收资本翻番。 事实上,为了缓解中小微企业因缺乏有效抵押物导致的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成都市推出了“蓉易贷”普惠信贷工程建设,用于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分担和担保费补贴。 青白江进一步创新。不仅跟进落实“蓉易贷”一系列配套措施,还依托中央财政支持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契机,设立区级信贷风险补偿资金池,加大对成都市“蓉易贷”风险补偿比例,对合作金融机构追加补偿,力求全面提升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贷款便利性、可得性、普惠性。 同时,青白江多部门联动出台相应举措,帮助企业(项目)提升融资能力政策申报等,重点是通过各项政策扶持,帮助中小微企业获得贷款贴息,鼓励担保机构降低费率,以及帮助中小微企业的信用修复。 正是有这些政策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今年上半年,青白江区实现了“对防疫抗疫企业的信贷平均成本不超过3%成都线下小额贷款公司,对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平均成本不超过5.1%,整体平均利率水平较去年同期下降0.5个百分点”的工作成效。截至11月末成都线下小额贷款公司,青白江区各项存款余额同比增长20.37%,各项贷款余额同比增长22.25%。 发展供应链金融 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 目前,青白江正在加快夯实为“一带一路”提供金融服务的各项功能,以金融创新畅通产业的良性循环,打造特色金融先行区。依托铁路港对外交往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在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的支持下,青白江区准备设立直通“最后一米”的服务窗口,提升铁路港金融聚集的国际化水平,建设“一带一路”金融服务中心,畅通金融双向开放合作通道。 金融服务中心开通服务热线,功能则覆盖外汇业务指导及办理、金融政策和产品发布推广、“蓉易贷”首贷续贷业务办理等,以及线上线下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业务咨询、金融政策和产品宣传、企业金融需求收集等,服务有需求的企业。 之所以谋划金融服务中心的建设,青白江国资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青白江是个很特别的城区,它既是港口,又是自贸区,服务铁路港和自贸区的发展,是我们地方金融工作的核心。” 不仅是金融服务,供应链业务的开展也加速青白江金融创新。例如,通过多式联运“一单制”创新,基于国际铁路联运的多式联运“提单”,赋予铁路“提单”物权属性。这意味着,企业可以利用“提单”进行融资,陆运“提单”也具备了“金融属性”。 今年6月,一列满载俄罗斯木材的中欧班列运输抵港。“多亏了多式联运‘一单制’改革的金融突破,让我们小微企业的融资不再那么难。”这批木材的顺利到港,让成都列布卡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涛很是高兴。 基于多式联运一单制“银担联合”模式,成都国际陆港运营有限公司联合中国银行青白江支行、新怡担保公司为该公司提供最高300万元循环额度授信,“这不仅大大增加了我的流动资金,缓解了融资压力,也丰富了经营活动。”钟涛如是表示。 据悉,今年以来,青白江区辖内“一单制”融资支持铁路自贸港建设、中外资银行跨境合作及关税保证保险等取得了明显成效。“一单制”总计签发3039单,其中2722单有金融属性,涉及金额9028.48万元人民币。 之后,青白江区在多式联运“一单制+”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推动“一单制”+供应链平台、区块链、内外贸联动等模式落地。工商银行在青白江区上线了全国首个基于多式联运“一单制”的跨境区块链平台“中欧e单通”,并完成了二期立项。今年,“中欧e单通”区块链平台业务72笔,俄罗斯锌精矿专列内外贸联动背开信用证签发62单,银担联合体签发2660单。 中国银行也在青白江区探索行内系统与成铁局“一单制”区块链平台接轨;建行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开通“跨境E+”专属版网银,线上办理结售汇业务;基于海关数据生成企业纯信用贷款额度;成功投放首笔跨境快贷“出口贷”,及时解决了采购防疫物资的资金缺口。 此外,乾丰供应链(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银行合作,在成都发放了全国首笔跨境电商质押担保贷款。人保财险等3家保险公司试点关税保证保险。 可以说,青白江通过“提单”质押、保险、担保等多种金融模式支持“一单制”改革,充分发挥自贸区的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带来的红利,不仅提升了中欧班列(成都)的外贸竞争力,推动了国际运输通道向国际贸易通道转变,推进“一带一路”更深层次的合作,更为完善国际陆路贸易规则贡献着“青白江智慧”。 金融产品和模式创新之所以能在青白江区顺利开展,离不开金融风险防控和地方金融监管的不断提升。一方面,依法治区,完善相关政策与举措,强化源头治理,对名称和经营范围中“投资”“资产”“资本”“控股”等字样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事项进行审慎管理,前移风险控制关口。另一方面,运用地方金融监管沙箱,开展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年度审计、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月活动等,加强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处置。 在2019年度四川省县域金融生态环境评价结果中,青白江区在四川省亿元以上的县域中,排名第4,为建设跨境供应链金融特色功能区营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成都提出“要加快建设国内大循环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门户枢纽,积极融入、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 喜讯频传。12月25日,成都国际铁路港综保区正式通过验收。这标志着,青白江的开放水平、枢纽能级、辐射带动能力、要素集成能力在不断提升。 融入“双循环”、唱好“双城记”,青白江区战略区位优势凸显,发展红利不断释放,着力成为成都北部发展主要动力源。如今,青白江区“四区一枢纽”内涵更加丰富,提升金融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市场主体和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助力推动青白江以及成都城市竞争力再上新台阶。 文/吴林静 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阅读全文